关于土耳其石你必须知道的事
绿松石绿松石又称土耳其石,因古代西南亚出产的绿松石常被运到土耳其,再销往欧洲发达国家而得名。事实上,土耳其不生产这种玉,什么是石头绿松石?这种玉很早就被用作装饰品,陕西临潼姜寨出土的仰韶时期少女的绿松石耳坠距今已有7000年历史,引用经典中关于绿松石的史料是极其重要的。
导语:其实在西藏,醉人的风景不只是拉萨和林芝桃花沟。山南,西藏七城之一,因位于冈底斯山和念青唐古拉山的南部而得名。中国西南是西藏少数民族旅游目的地之一。那么,山南市的乐趣在哪里呢?加油,答案就在下面的山南旅游攻略里。山南,历史上称为雅砻江,位于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脉的北部,冈底斯山脉和念青唐古拉山脉的南部,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宽阔,北与拉萨接壤,东与林芝接壤,西与日喀则接壤,南部和西南部分别与印度和不丹接壤。
来到这里,你会看到地道的藏族文化,更有地道的藏族风情。最佳旅游时间是6月:山南四季分明,6月最高气温20℃左右,相对适合旅游。12月和1月是最冷的月份,极端最低温度达到零下10度。穿衣指南山南平均海拔3700m左右,冬季寒冷干燥,夏季六九月多雨。昼夜温差大,多风多雨,去山南旅游一定要准备厚外套和厚裤子。
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,受礼仪、民族文化差异和社会氛围的制约,各个时期耳环的造型、佩戴方式和习俗也各不相同。中国女性戴耳环的历史悠久。据说中国妇女戴耳环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。耳环是女性最常用的首饰之一,其在历史上的起伏是所有首饰中最大的。但你可能不相信。在中国古代,耳环在早期诞生的时候,其实并没有美化耳朵的作用。
这个时候耳环就是一种护身符或者驱魔符,只有部落里的女巫才有资格佩戴。一些原始部落还把耳环视为“低贱人”的标志。在明代的《刘清日札》一书中也有明确的记载:“自古以来,微贱之人戴耳环遮耳,是其事。”因为原始部落经常有战争,所以有战争就一定有战俘。他们把来自四面八方的战俘,无论男女老幼,当做奴隶,戴上标志性的耳环,作为奴役的标志。
绿松石又称土耳其石,因古代产于西南亚的绿松石,常被运往土耳其,再销往欧洲发达国家而得名。其实这种玉不是土耳其产的。绿松石是一种含铜、铝的磷酸盐矿物,多为蓝绿色、粉绿色、天蓝色等。通常以致密块状或胶状肾的形式产生。一般不透明或稍透明,蜡状光泽或玻璃状光泽。这种玉很早就被用作装饰品。陕西临潼姜寨出土的仰韶时期少女的绿松石耳坠距今已有7000年历史。
在热的影响下很容易发生变化和褪色。从1972年开始,出现了人造绿松石。但用50倍的放大镜看,里面有密密麻麻的圆形小气泡,却没有天然的;用电子显微镜观察3000多次,天然绿松石只有鳞片状结构。中国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绿松石产地之一,如陕西、湖北、河北、安徽、新疆和云南。孔雀石孔雀石一般分为三种:孔雀石、硅孔雀石和硅化孔雀石。制作佛像、壶、屏风、印章材料等。以其美丽的色泽,纯净致密的品质。
郝永伟(湖北省地矿局)绿松石一词始于清代,《清代五代法典》[1]中记载五代有康熙、雍正、乾隆、嘉庆、光绪。《康熙朝会典》原名《清会典》,康熙二十三年(1684年)开始修订,二十九年(1690年)完成,由大学士伊桑和王茜任社长,始于崇德元年(1636年),止于康熙二十五年(1686年),共162卷。《雍正朝会典》编纂于雍正二年(1724年),完成于雍正十年(1732年),由大学士尹泰、张任社长。
可见清朝政府五次编御典,在中国封建王朝史上是绝无仅有的。它充分反映了当时高度完备的行政制度,为我们今天研究和了解那个时代的政治、经济、文化、法律、帝王法典和风俗习惯提供了珍贵的史料,引用经典中关于绿松石的史料是极其重要的。《康熙会典》卷四十八《郡王冠服:崇德元年(1636年),冠设三层,上有红宝石,中嵌七颗东珠,前林嵌三颗东珠,后金花嵌两颗东珠,镶金玉盘四块,绿松石四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