紫砂壶图谱,曼生十八式紫砂壶图谱

作者: 分类: 书画 发布时间: 2023-08-04 10:39:05

虚扁壶又叫水扁壶、书扁壶。因发音相近,宜昌发音几乎相同,指的是同一紫砂壶样式,意思上,书扁更恰当,水扁或虚扁都不大通顺,但虚扁用得较多,虚扁散见于各大紫砂典籍图谱,此壶式在各个时代都有名家加以临摹再创作,佳作不绝。虚扁是紫砂传统全手工成型中最难得的器型,行话造型扁一分,成型难一分,从围身筒成筒型,然后用泥拍子一下一下的拍成这么扁,力要匀,扁又不能塌,对于全手工操作技巧是一个极大的挑战。

1、紫砂的紫砂大事

北宋,早期紫砂时期。1976年宜兴丁蜀镇羊角山发现紫砂古窑址。出土早期紫砂茶具残片,经考证年代上限为北宋中期。这一发现证明:宜兴紫砂器的生产,已有近千年的历史。明代中期,据明周高起《阳羡茗壶系创始》载:金沙寺(在宜兴湖父镇西南,为唐相陆希声山房)僧,搏紫砂细土,搜筑为胎,规而圆之。刳使中空。踵捏口、柄、盖、的,作成壶具。

人遂传用。金沙寺僧确切年代,较难查考。推断比供春年代略早的在成化~弘治年问(1465~1505)。明代正德一嘉靖间(1506一1566)。据《宜兴县志》载:明正德间,有制壶名师供春。所制紫砂荼具,新颖精巧:温雅天然,质薄而坚。负有盛名,所制“树瘿砂壶”为世所宝,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。明代嘉靖~万历间(1522~1619)。

2、紫砂壶的紫砂是什么矿

紫砂工艺陶的历史与现状一、宜兴的地理位置宜兴位于江、浙、皖三省交界处,长江以南、杭州以北、上海至南京的中距点、太湖的西岸。境内山岭起伏、河流纵横、物产富饶,为江南一带典型的鱼米之乡。同时也是明清两朝文化发达的地区,江南人文荟萃的中心。因此,历来宜兴陶瓷艺术与文人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,从而使宜兴陶瓷,特别是紫砂艺术带有多彩多姿的文化色彩。

战国时代,宜兴陶瓷有了较快的发展,东汉前烧制釉陶已获成功。唐代的宜兴陶瓷,有着明显的进步和发展,并开始使用龙窑烧制,宋代商业经济繁荣,全国陶瓷业极度发达,各地名窑迭出,宜兴窑中的一枝奇葩紫砂陶,已在这时开始形成。宜兴紫砂陶究竟出现在什么年代?无从考证,因此而成为专家、学者及业内人士极其关切的问题,紫砂的创始年代,一般都从《阳羡茗壶系》、《阳羡名陶录》等旧著中,定在明朝正德年间。